10月12日晚上,智己LS6的上市发布会刚结束,智己团队的工作人员就搭乘晚班飞机来到了北京。而在北京的试驾场地已经整装待发,迎接用户体验。
而根据智己官方发布的数据,上市首日LS6收获订单超8000台,累计订单突破38000台。
或许那一晚,我们更多记住的,是“不能输”的智己给出的“跳楼价”,以及为已经血雨腥风的价格战场又添的一把火。
但当真正坐在智己LS6里,来了脚“地板电”体验一次3.48s的零百加速时,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层地思考,当中国品牌把更高阶的智能化与纯电性能“卷”到了20万+这个更加“大众化”的市场区间时,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
毕竟,我相信大多数人听到智己LS6在测试场中跑出305km/h的极速时,下意识的第一反应都会是:“那有啥用,平时开车又用不到。”
但当我们将今年车市的各种大新闻串联在一起时,无论是问界新M7的爆发,还是小鹏从G6开始的触底反弹,再到这次智己LS6的价格王炸,市场永远是真实的。
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时代智能汽车的期待,或许已然发生了改变。
智驾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智己LS6在试驾场地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场景——“AI智驾迷宫”,在视线受阻的搭建迷宫中,模拟城市中的各种典型复杂路况、车流与人流,包括横冲直撞的外卖小哥、路侧贴边的侧方车位、视线受阻的雨夜行车以及胡同断头路的原路返回。
其实早在半年前,智己在LS7新品发布会上就提出了“全程AI舱”的技术概念,各种痛点场景的流畅解决,很难不让外界充满期待。
而智己LS6,让这些期待实现的门槛,又低了一些。
简单再描述一下这些黑科技,本质是通过车辆的感知硬件和座舱的屏幕,帮助驾驶员实现视野盲区的补足,尤其针对一些高痛点场景,比如右转进入停车场时非机动车道上的电动自行车,或者雨天城市灯光复杂下的视野不清。以及,通过智驾技术帮助驾驶员更轻松地停车、脱困,比如“一键贴边”可以让车更贴近马路牙或墙壁,50米循迹倒车则在狭窄“死胡同”帮助你轻松离开。
再谈谈实际的体验。
首先是硬件与设计层面,LS6在智能化方面的硬件配置在同价位中可以说是顶级存在了——26.3寸主屏+15.5寸副驾屏+10.5寸中控屏,同时主副屏可独立升降,高通骁龙8155智舱芯片,1颗激光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
而“驾驶第一性”原理的智能座舱设计理念,也使得驾驶员的视野非常干净,同时所有的核心屏幕布局都围绕驾驶服务展开。YAT巡航型半幅方向盘尽管在使用初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客观上也的确让方向盘不再干扰视野。
这些基础,使得智己LS6有了让“黑科技”真正发挥作用的可能。
再说实际的体验,在目前落地的1.0版本中,一键贴边可以实现单次15cm的横向位移,这对于解决侧方位停车贴边难题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而循迹倒车功能的实际表现也不错,在充满镜子反射镜像的通道中,依然可以顺利完成,并且对于风险障碍的识别也非常灵敏。
在依托主屏幕的A柱智能补盲、侧后智能补盲、雨夜补盲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视野盲区问题,尤其当下电动自行车“客厅骑车”泛滥的现状,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当然,现阶段这些“黑科技”的主要矛盾,可能在于用户期待和系统能力之间的落差。
一方面,很多小白用户的期待是系统可以帮他们完成从找车位到停车的所有操作,或是补盲避免各种事故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初代系统的操作执行成功率仍然不能达成100%,或是效率速度不能和“老司机”媲美。
但这能说明现阶段“狂卷”智驾没有意义吗?显然不是。
在可预见的数年里,我们距离L4无人驾驶的大规模普及仍然遥远,L2.99999能否变为L3也存在变数,但智驾为我们移动出行带来的改变,却依然可以很多。
也许你不常跑长途,或是还不信任城区领航辅助,但哪怕有一次侧方位停车,依靠系统贴边而避免了剐蹭轮毂,或是在地库里找到最后一个车位但却非常狭窄时,智驾都体现了它的价值。
“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同时,用户也应当理解,所有智驾功能的根基是安全,而以安全为底线的设计逻辑,也就意味着系统不会像人类司机一样进行高风险博弈,当多个传感器检测到不同的风险可能时,也一定会选择最为稳妥的策略。
而更远一层的意义,在于智能电动车迭代更新如手机一般的当下,硬件堆料和软件内卷,也在客观上减少了未来被“背刺”的可能。毕竟,当你的旧车可以和新车一样不断升级迭代时,就真的是“早买早享受”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动车的性能?
你可以说智己LS6在测试场的305km/h极速是炫技,也可以说3.48s的零百加速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但不能忽略深厚性能储备为日常驾驶所带来的价值。
其实道理没有变。
在燃油车时代,有人愿意为V8引擎和3秒加速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便宜的2.0T“大G”反而卖不过4.0T大V8,即便你买不起V12,但也不会不承认那就是汽车领域的“皇冠”。
为什么到了电动车时代,就要说3.48s没有意义呢?
不久之前,车fans发布的一则视频引发了不小的争论,核心一句话是:“比如遇到危险需要避让的时候,油车只能踩刹车,而电车却可以选择更快地加速躲避。”
其实这个逻辑并没有错,在相同价位下的电动车,拥有比燃油车更强的加速表现,而这种性能储备在极端场景下就会发挥价值。
当然你说极端场景一年遇到过几次?那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挤牙膏场景,你用一管新牙膏和马上用光的牙膏,挤出同样多的用量时,所花费的力气是完全不一样的。
“能量”的储备,决定了你使用时候的轻松程度,一台最高车速120km/h的电动车和一台最高车速305km/h的电动车,他们在120km/h时速下的性能表现,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更具体一些,比如在高速路上的超车场景考验的是车辆的中段加速能力,对动力系统的储备以及响应速度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早一秒完成超车,可能就意味着你距离大货车的危险就少了一分。
智己LS6所搭载的拥有875V工作电压的准900V平台,应用了全进口高级工艺双永磁碳化硅模块,丹佛斯后电轴,英飞凌前电轴,首创超轻定制陶瓷轴承,使得双电机峰值功率达到579kW,峰值扭矩800N·m。
而得益于超轻复合陶瓷滚珠轴承、直瀑油冷和全新隧冷技术,让系统的耐久性得以提升。制动方面,智己LS选择德国大陆马牌一体式全铝四活塞固钳和Brembo FNC碳氮共渗前制动盘,实现最短33.76m的零百制动距离。
在我们场地测试过程中,车辆经历连续多圈的急加速、制动,也的确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疲劳衰减。
其实就像“智驾”在今年下半年爆发的背后,是因为更多人开始关注其所带来的安全性一样,电动车的“性能平权”,重点并非满足所谓的“飙车欲”,而是为日常驾驶带来更大的安全冗余。
大公司视点
当电动车的高性能与智能化进入到更为普及的阶段时,也意味着这些能力的更普遍价值被发掘。
我想智己LS6为市场所带来的改变,最重要的不是“价格屠夫”的形象,当然,这对于智己来说是当下破局的关键所在。
但我们如果将视线放得更长远一些,看到智己所思考的,或者说在当下市场里所提出的差异化技术,以及智能化与高性能为安全行车、便利驾驶所带来的深层价值,才是更广阔的空间。
毕竟,当切入“大众化”市场之后,大空间、大屏幕、大沙发的“内卷”更像是白刃战,而构建产品更为核心且有壁垒的竞争力,就只能依靠技术。
而当下的“内卷”,也是为了以后能“不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