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列表

乙类乙管后新冠疫情监测如何开展,是否进一步降至丙类?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2-27 19:33    阅读量:6696   会员投稿

在新冠疫情防控回归“乙类乙管”后,我国将如何保障感染数据的全面可靠,如何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和敏感性,及时做出疫情发展态势的研判?

  26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总体方案明确,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动态追踪国内外病毒变异情况,评估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变化,及时跟踪研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社区人群感染水平,监控重点机构暴发疫情情况,动态掌握疫情流行强度,研判疫情发展态势。综合评估疫情流行强度、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行情况等,依法动态采取适当的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

  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下称“监测方案”)。根据监测方案,监测工作由国家疾控局总体组织协调,由中国疾控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省(区、市)成立监测预警专班,负责工作的组织落实。各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教育部门、部分重点机构(如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负责完成有关监测工作和信息报告工作。

  做好重症、死亡病例的报告和订正

  根据监测方案,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学校等重点机构的疫情监测工作。

  在新冠救治过程中,医疗机构掌握了大量新冠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数据。监测方案由此提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现行规定开展病例诊断报告,按照要求做好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告与订正。根据病情变化24小时内订正临床分型,病例出院后24小时内填报出院日期,病例死亡后24小时内填报死亡日期和死因诊断。动态分析病例,特别是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

  如果在医疗救治中发现的重症、危重症、死亡病例和其他特殊病例,疾控机构需要及时介入。“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流调报告。”该监测方案称。

  对于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该监测方案还提出,各地要依托其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

  具体工作包括,每日统计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人数、具有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人数、核酸检测数和阳性数、抗原检测数和阳性数,按照流感监测网络流程上报。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动态分析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人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等变化趋势和病毒株变异情况。

  除医疗机构外,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日发布《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也属于重点机构。

  国家卫健委日前在解读总体方案时提出,要强化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严防场所内聚集性疫情风险。

  对于教育机构,监测方案提出,省会城市选择城区内若干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开展哨点监测。学校对在校学生每日开展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动态分析中小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变化趋势。

  对于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监测方案称,各地要对辖区内的这两类重点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对机构内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和定期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和暴发疫情,控制机构内疫情传播。

  新冠病毒是否能进一步降至丙类传染病?

  国家卫健委称,当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那么,中国是否有可能再进一步将新冠病毒感染降至丙类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尚需一定时间去观察研究,积累更多科学数据进行评估。

  “是否进一步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丙类传染病,取决于它的危害程度,需要持续监测疾病发病情况和病毒变异情况,有了充分依据后,经过科学评估,再考虑是否从乙类调整至丙类。一般来说,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病毒毒株较为稳定,毒力致病力最好能进一步降低;二是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预防和治疗手段更加成熟;三是群众对疾病风险有更为充分的认知,个人防护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尚需一定时间去观察研究,积累更多科学数据进行评估。”李群称。

  为进一步做好病毒监测工作,监测方案提出,各地对部分陆路、航空和海港口岸城市入境人员、哨点医院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中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等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按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及时捕获新变异株,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

  加强病毒变异监测,还需要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监测方案称,各地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和团队参加监测预警专班,强化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学模型等技术优势,增强数据自动分析和辅助研判能力,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和敏感性。要每日分析疫情监测信息,科学研判疫情规模、强度和范围,预测疫情变化趋势和流行时间,评估疫情风险,及时为各地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热门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