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22大学校长论坛。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人民日报社和长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人民日报社2022大学校长论坛27日在吉林长春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丽菁,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智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吴石星在线出席论坛并致辞。
张志军在致辞中说,近年来,长春市依托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区、国家农业高新区、知识产权法律区等重大平台,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支持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校重点科研院所建设,支持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长春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高校与地方的合作,共同探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长春的贡献。
姜智英在讲话中说,高校要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人才集聚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完善“人才选拔使用”全链条体系,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高等教育战线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继续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论坛上,Xi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罗庆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波、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陶博、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作为高校书记、校长代表做了主题发言。
王树国在演讲中表示,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下,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将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内涵融入到育人的使命中,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命题。
林忠钦在讲话中说,高校要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育人的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培养负责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要坚持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放在更加中心的位置,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尤政在致辞中表示,推进科教融合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一流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要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时代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罗庆明说,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每个学生成长成人。
王波说,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神圣而重要的使命。树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优秀人才。
至于“大思政课”的高质量建设,他告诉陶博,高校要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改造提升教学实践环节,建设丰富的“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注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理解“有字之书”,融入“无字之书”。
杨晓慧认为,高校作为实施包括教育、科技和人才在内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载体,必须紧密契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区域振兴发展进程中体现自身价值。
当天,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近百所高校的嘉宾,围绕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以德育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思政大课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教深度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与会高校书记、校长一致认为,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集合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找准方向,找准定位,瞄准特色,在新的历程中勇敢地承担起时代的使命,为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坛上,《2022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分析报告》正式发布。选取了北京大学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清华大学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站"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开展" 1502 "青年知行社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中南大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文曲走廊"、上海交通大学打造"微型洱海"景观思想政治教学、兰州大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等18所高校的创新经验作为典型案例。
当天,论坛还公布了2022年人民网优秀校园新闻作品。诞生在阳光下,逆风飞翔——记北京大学“双学籍”飞行学员班,亲爱的成典,永不说再见,第一,新生报到!北航的邢一凡你好!加油!加油!”等40篇新闻作品入选。
作为国家级大型年度教育论坛,人民网大学校长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500多位高校书记、校长齐聚一堂,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本次论坛得到了多方的大力支持,“红旗HQ9”是本次论坛的指定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