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再创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2年,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上,艺术设计为世界带来了“中国浪漫”的民族风格,真正表达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内外的人们都觉得,中国设计是一种艺术语言,能够生动地阐释中国的审美精神,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早在北京冬奥会筹备阶段,北京冬奥组委就在会徽、吉祥物、奖牌、场馆、开闭幕式等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提炼民族文化符号,诠释新时代中国的文化形象。为了时代的画像,为了时代的传记,为了时代的崇高事业,在记录时代风采的同时,通过奥运会,突破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下人们的认知差异,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播中国特色的审美价值体系。
语言显示文化价值。近年来,奥运会吉祥物作为奥林匹克精神和东道国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国际奥委会和东道国的关注和喜爱。如今,吉祥物不再是单一的公共符号,而是承载着主办国文化精神、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的视觉文化符号。
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绒绒正式发布。它从一个普通的红灯笼变成了北京冬奥会的使者。设计团队先后在“融雪”的灯笼形象中加入了雪、如意、鸽子、天坛等意象,融入了剪纸的元素、发光的寓意和正月十五中国“雪灯”的美好愿景。它赋予了红灯笼文化内涵,注入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绒绒”先后随“田文一号”登陆火星、随“嫦娥五号”登陆太空,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出现了“墩绒绒难求”、“通宵排队”的抢购热潮。
根据国际奥委会发布的北京冬奥会营销报告,在特许经营方面,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相关特许商品的销售额占全部特许商品的69%。时至今日,“冰墩墩”和“雪绒绒”仍然是深受各年龄段人们喜爱的奥运吉祥物。“一墩一户”“一融一户”至今仍是热门娱乐话题,周边文创产品多次在官方销售平台上售罄,不仅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设计并讲述中国故事。中国设计是具有传统美学精神、艺术哲学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时代产物,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的文化沉淀,是能够服务于国家需求、引领结构创新的艺术符号。
艺术和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也在悄然刷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耀眼的烟花以黄山迎客松的图案在鸟巢上空绽放,黄山被誉为“国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闭幕式上,伴随着“人生很少是相聚,只有很多离别”的悠扬音乐,舞者们生动地表演了《折柳送爱情》。
开幕式倒计时短片中,每一秒都对应着一个节气和一句古诗的设计,让观众眼前一亮。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耕作习俗,记录了季节和时间的变化,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民俗文化的产物。闭幕式上,根据中国民间“虎头鞋”的设计,打造了12个生肖造型的溜冰鞋。孩子们推着溜冰鞋车在球场上滑行,轮子滑动的痕迹钩住了中国结的轮廓。二十四节气与十二生肖设计相呼应,中国文化元素举世瞩目。
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同环节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了主场优势,创新性地利用了冬奥会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冬奥会这一载体传播到世界各地。北京冬奥会营销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下历届冬奥会观众纪录,全球有20.1亿人观看,较4年前平昌冬奥会观众增加5%。冬奥会在传播和输出文化的过程中,注重中国文脉和民族文明的坚持,注重全球共识和民族个性的融合,给世界带来高度的审美享受,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婉约魅力。
优秀的设计创作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艺术媒介,是描述中国审美的时代符号,是承载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具有文化连接的作用。北京冬奥会对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让我们更加坚信,新时代的设计创作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坚定不移地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磅礴的民族故事,创作出有家国情怀、反映民生、能完成宏大叙事的艺术作品,产生中国艺术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让世界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